产品详细介绍
大家想象中的儿童剧本杀。很多人质疑,儿童剧本杀是变相补习班,是教培机构在另寻出路。但其实早在2021年6月,也就是“双减”之前,市面上就有了儿童剧本杀,常见的主题,是和语文、历史挂钩的沉浸式角色表演:比如《三国风云》的剧本,就是让大家换装化身历史人物、重演历史细节,从人称的视角去了解历史,剧本杀复盘解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形容是不是有点眼熟?实际上,平替版“儿童剧本杀”,我们每个人都玩过——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吗?有和同学玩过角色扮演游戏吗?当时的我们是站在教室里阅读,而如今的小学生比较“凡尔赛”,多了换装玩耍的机会。实际上,儿童剧本杀的含“杀”量为零:北京一知名儿童桌游馆,便将其分为几大种类——想了解自然知识的,可以选择《海洋奇遇》等任务本;想锻炼逻辑推理能力的,可以选择《辰宝侦探社》等推理本;想了解传统文化的,可以选择《新西游历险记》等故事本……可见市面上的儿童剧本杀,确实以学习知识为主,但要想玩几次就提高学习成绩,那也不太可能。除此之外,在各种儿童剧本杀游戏里,家长的身影也无处不在:广东广州的一家儿童剧本杀,便设置在位于室外的荔湾湖公园: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沿着固定路线打卡闯关,花一个半小时走完公园,“游戏挺好,就是有点费家长”。
目前,选本成为儿童剧本杀行业的关键。李女士介绍,市面上一般分为电子本和实体本,各有优势,一般是从剧本发行方处购买,“实体本基本上没有低于700元。”李女士总结,目前,儿童剧本杀剧本的题材大体分为三类,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如英语、历史、文学等,或取材于一些课本课文,由于寓教于乐,家长更容易接受,也较好推广;第二类是逻辑推理类,年龄大的孩子较感兴趣,对年龄限制较高,剧本杀复盘解析一般会穿插一些化学和物理实验中的逻辑推理,整体更接近成人剧本杀。“第三类是财商类的沙盘游戏,类似于《大富翁》,模拟财商身份做一些财经领域的判断,目前比较受欢迎。因为相对较复杂,需要我们DM(主持人)非常熟悉流程,才能帮助孩子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李女士介绍,此前在教培行业的工作经验也让她能迅速适应和掌握流程。一些难度较高的剧本也会通过视频的形式,或老师口述的形式让儿童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和阶段任务。03业内人士:生命周期有限,投资需多加考虑红星资讯记者注意到,目前,儿童剧本杀的流量阵地主要集中在抖音和小红书。在抖音搜索“儿童剧本杀”,相关话题已有800多万次播放;在小红书搜索“儿童剧本杀”,相关笔记篇数达2万+。其中,有不少是儿童剧本杀品牌发布的招募帖子。他们通过分析加盟创业的优势,吸引加盟商入伙。评论区内,也有不少网友心动,纷纷留言“求加盟”。
何为儿童剧本杀?儿童剧本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与成人剧本杀有何不同?北京一家儿童剧本杀品牌发行方负责人刘女士向红星资讯介绍,儿童剧本游戏是新兴的、面向6至14岁儿童的真人扮演游戏,以剧情为核心、围绕剧情开展。一般是通过7至10人的桌游形式,孩子们在2个小时内通过阅读属于自己的剧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剧情中推理、体验和思考,寻找线索,推演真相。“与成人剧本杀不同的是,剧本杀复盘解析儿童剧本杀不会涉及血腥、暴力等内容。”刘女士介绍,“去年9月,教育剧本杀概念开始形成,带动了一些头部教育品牌入局。随后,市场陆续出现一些以教培转型为主的发行方。2022年初,儿童剧本杀开始在多个平台出现,涌现出多位博主推广营销,不少教培机构加盟用以消课。”例如,北京一家儿童剧本杀店公众号显示,该机构专注于“沉浸式亲子场景”,该店创始人在受访时曾提及,由于一场儿童剧游的时长在1~2小时,甚至还有半日游或者一日游项目,“不少家长会将剧游活动当作周末托管的新方式。”在其官方页面“师资力量”一栏,其中一位老师的简介是“曾任知名机构教培师,主管语文研发教学任务”。在该店商品详情页面,有对儿童剧本杀的内容分类介绍,囊括了中国历史、文学名著、成长童话和人文自然科学等。其中,在“中国古代历史系列”剧本中,标注着“寓教于乐”“游玩中收获知识”字样。在该评论区,许多网友介绍了对儿童剧本杀的体验感受:“超过10个小朋友参加的话,有点混乱吵闹。”“很多环节孩子玩得不亦乐乎……重要的是在游戏中穿插着各种历史知识,寓教于乐,锻炼了孩子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剧本杀除了满足玩家的猎奇心理、娱乐消遣外,满足现实社会中缺失的社交需求也是功能之一。在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青年依赖网络社交。虽然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但不断刷新的信息流令神经从紧张到麻木,涉世未深的心被美化的图像激发起攀比的欲望,虚拟的人际关系制造出亲密的幻觉,真实的社会交往则被淡化。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青年社交渐渐呈现一种“气球式社交”模式:刚开始很兴奋和开心,感觉遇到的所有人都很热情,但很快就会失望地发现,这样的热情难以存留,瞬间就会像气球般飘走。
“气球式社交”在线下也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在聚会、应酬还是工作关系中,社交活动破冰不易,进入深层交流更难。而诸如剧本杀一类桌面角色扮演游戏,为网络青年打开了一扇放下手机、迈向线下的大门。他们发动钻研演技的小马达,或在一桩桩虚设迷案中抽丝剥茧,或在一次次寻宝迷踪中意犹未尽,以期融入群体、增加人际交流,获取社交货币。剧本杀复盘答案
部分玩家因在现实社会中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进入剧本杀的设定环境,以期与他人,哪怕是陌生人,产生一些共鸣,待游戏终结“相忘于江湖”,也堪聊以自慰。剧本杀并不尝试为玩家提供“诗与远方”的游戏乌托邦想象,而是在几页纸的“架空”故事中将游戏的基本范畴拉伸到,创造出一个富有张力的时空。
它以视觉、听觉等多重符号极大刺激玩家的感官,加之封闭空间的隐匿性,玩家可在游戏中卸去假面,回归自我,享受放松与快感。亚太未来影视创始人兼董事长、电影《世间有她》总出品人、总制片人董文洁告诉预言家游报:“我们在拍摄制作这部电影时,就希望打造出一个“世间有她”女性IP小宇宙,在电影和剧本杀之外,还规划了图书、小程序、女性公益基金等等。”
从IP角度而言,剧本杀作为年轻用户占比75%的线下游戏形式,具备高度沉浸的优势,一方面有着IP希望拓展的新用户,另一方面能促进新用户理解IP世界观、价值观。
《新倩女幽魂》相关负责人对预言家游报表示:“我们希望外围用户能够通过这种新颖有沉浸感的形式来关注游戏剧情和内容,对人设有了解和认可,从而对游戏产生兴趣。”而从用户角度而言,剧本杀能够让IP在原本形态之外,带来故事的延伸和拓展,带来更多元、丰富的娱乐体验,使得消费原IP所产生的快感更加具象化立体化。《庆余年》剧本杀的玩家在社交平台评论中,剧情和原IP勾连的部分好评较多,“深入感受了《庆余年》人人平等的立意”等类似评价是其中主流。
除了IP整体开发的作用,剧本杀还可以作为文娱作品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对于电影而言,相比较剧集、动漫等其他形态,电影对于营销动作的依赖性更强,电影方对于映前营销会有内容或者相关上的要求。“我们希望剧本杀能够作为电影的一个前置体验产品,在内容上和电影形成一个连接点,通过剧本杀影响用户。”
《刺杀小说家》剧本杀出品及发行方一闪工作室创始人刘艺松说道。而在体验之外,有些电影IP方还会希望有海报张贴、预告片播放、送票等相关活动,产生实际的带客量。这实际上就对发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方一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二是统筹店家以及票务资源。刘艺松告诉预言家游报:“做IP剧本杀比原创剧本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但收益上其实并没有多多少。”
目前头部IP剧本杀和头部原创剧本杀的销售量甚至不能放在一个水平线上比较。那剧本杀行业为什么还是掀起了“大IP改编”热呢?还是要回到剧本杀形态以及行业规模上来看,对用户而言,尝试剧本杀的门槛并不低,时间长、价格高,并且需要十足的精力投入,所以相关数据中,剧本杀行业总体玩家规模在5000万上下,而影视、文学、游戏等内容形态的用户都远远超过剧本杀。当剧本杀和文娱IP相结合,实际上起到的是一个作用。
《盛夏未来》官宣剧本杀项目的评论下,全部是电影观众在表达希望参与的想法。